其實我對很多美食主義者有意見。或者說,我對很多自稱是美食主義者的人有意見。

我尤其難以理解為什麼某些自稱美食主義者的會說「因為吃過了XXX店的OOO,所以其他的OOO我再也難以下嚥了」,這種跟許多壓根不懂咖啡的人硬說「市面上大多數咖啡簡直是黑苦的液體,根本不能喝」在自稱是咖啡鑑賞大師的人一樣等級。

先不談美食與否是否有一個絕對的度量衡,所有在舌尖上的味道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如果常常會碰到「吃了XXX就回不去了」,可能只能說有所謂的味覺依賴症。而味覺依賴症在我看來,這不就美食家,這純粹只是把舌頭養慣了,再也無法品味某些味道了 — 這種定義下,我實在很難認同他們對於自己美食主義的自稱。有些味道,或許濃厚,或許淡麗,都有一些獨一無二的體驗,少了這些東西,整個世界會變得非常單調(或者,非常奢侈)的。

想像一下,近則再也無法體會門口那個黑輪店的美好,遠則再也無法在陌生的城市的小攤得到驚奇,是多麼「不美食主義」。以前辛棄疾說「為賦新詞強說愁」,現代倒是有不少「我吃的只是難以下咽的飽足,不是食物」。

之前我跟我老婆去日本,淺草第一站就是並木藪蕎麦麵。我其實早在來以前就知道這家店的名氣算滿大的,看了並不算平價的菜單,點了個有名的天婦羅蕎麥沾麵。我一直相信只要是在地人都會不停來光顧的店,應該或多或少味道上都會滿符合大眾胃口。不過,我吃了以後我跟我老婆說,我還真的吃不太出來這很厲害的味道,即使這是一家公認很厲害的店… 直到我後來回台灣,慢慢知道蕎麥麵的香氣,慢慢抓得住他跟日式醬油的豆香怎麼交纏以後,點了幾次蕎麥沾麵,終於知道自己少抓住了什麼,知道怎麼去品嚐分辨蕎麥麵。終於也在吃了幾次以後,慢慢可以體會到三明堂為什麼價格那麼偏高,而下次再去日本一定要再訪並木藪蕎麦麵,再試試一次看看這味道是怎樣。

慢慢的我覺得巷口的台式拉麵似乎也有些特別的味道,也吃得出幾家不同的店,味道比較重的壽喜燒,到底價格高在哪裡,好在哪裡,跟白米或者烏龍麵搭配在哪裡。

其實,要品味風景,並不一定要環遊世界。在品味這個世界之前,也許我們可以先品味一下自己的品味。不是說環遊世界不好,而是先試著感覺周遭的美好,讓我們在異國時能有更大的震撼,更深層的感受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